嬰兒鵝口瘡是一種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症,多見於新生兒和嬰幼兒。
白色念珠菌是一種真菌,在嬰幼兒口腔中較為常見。當嬰兒營養不良、身體虛弱,或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激素等藥物時,就容易引發鵝口瘡。鵝口瘡的主要表現為口腔黏膜上出現白色乳凝塊樣物,形似奶塊,但用棉簽不易擦去。這些白色斑膜可出現在舌、頰、齶或唇內黏膜上。
如果發現嬰兒患有鵝口瘡,應及時帶孩子去醫院就診。醫生通常會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給予相應的治療方案。一般會使用抗真菌藥物進行局部塗抹,如制霉菌素混懸劑等。在治療過程中,家長要注意保持嬰兒的口腔清潔。餵奶後,可給嬰兒餵些溫開水,以沖洗口腔內的殘留奶液。同時,要注意奶具的消毒,定期將奶瓶、奶嘴等進行煮沸消毒,以防止重復感染。
對於嬰兒的日常護理,家長需要格外用心。要注意保持嬰兒的生活環境清潔衛生,定期對嬰兒的衣物、被褥等進行清洗和晾曬。盡量避免讓嬰兒接觸到可能帶有病菌的物品,以減少感染的機會。如果嬰兒出現異常情況,應及時就醫,以便得到及時的治療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