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髮上皮瘤是一種起源於多潛能基底細胞向毛髮結構方向分化的良性皮膚腫瘤。
毛髮上皮瘤較為常見,通常在兒童期或青少年期發病,女性發病率略高於男性。其皮損表現為多發性的堅實性丘疹或結節,呈膚色或淡黃色,直徑通常為2~5毫米,可發生於面部,尤其是鼻唇溝,也可見於頭皮、頸部、軀乾及四肢等處。這些皮損通常無自覺症狀,但有時可能會影響外貌美觀,給患者帶來心理壓力。
毛髮上皮瘤的病因尚不明確,可能與遺傳因素有關。在診斷方面,醫生通常會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皮損特點以及組織病理學檢查結果來進行綜合判斷。組織病理學檢查是確診毛髮上皮瘤的重要依據,通過顯微鏡觀察腫瘤細胞的形態和結構,可以明確診斷。
對於毛髮上皮瘤的治療,主要根據皮損的數量、大小和部位等因素來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如果皮損較小且數量較少,可以採用激光、電灼或冷凍等方法進行治療;如果皮損較大或數量較多,可能需要進行手術切除。患者在治療後應注意保持皮膚清潔,避免感染。同時,要注意觀察皮損的變化,如果發現有異常情況,應及時就醫。毛髮上皮瘤雖然是一種良性腫瘤,但也需要及時診斷和治療,以減輕患者的症狀和心理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