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蛔蟲病是由蛔蟲寄生於人體腸道內引起的疾病。蛔蟲是人體腸道內最大的寄生線蟲,成蟲呈圓柱形,似蚯蚓狀。當吞食了蛔蟲卵後,卵在小腸內孵出幼蟲,幼蟲穿過腸壁進入淋巴腺和腸系膜靜脈,經肝、心、肺,再由氣管到咽部,被吞咽至小腸後發育為成蟲。
腸道蛔蟲病的症狀多種多樣,輕者可無明顯症狀,嚴重者可引起多種併發症。常見的症狀包括臍周腹痛、食慾不振、惡心、嘔吐、腹瀉或便秘等。兒童患者常有精神不安、煩躁、磨牙、易驚等表現。如果蛔蟲較多,扭結成團,還可能導致腸梗阻;蛔蟲鑽入膽道,可引起膽道蛔蟲症,出現劇烈的右上腹疼痛、黃疸等症狀。
診斷腸道蛔蟲病主要依據臨床表現、糞便塗片檢查發現蛔蟲卵等。治療方面,常用的藥物有阿苯達唑、甲苯咪唑等,可有效殺滅蛔蟲。在治療過程中,應注意觀察患者的症狀是否緩解,以及有無藥物不良反應。
為了預防腸道蛔蟲病,我們應該注意個人衛生,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不喝生水,不吃未洗淨的瓜果蔬菜,飯前便後要洗手。同時,要加強環境衛生管理,妥善處理糞便,防止糞便污染環境,減少蛔蟲卵的傳播。如果出現疑似腸道蛔蟲病的症狀,應及時就醫,以便得到及時的診斷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