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膿性炎症是一種以中性粒細胞大量滲出,並伴有不同程度的組織壞死和膿液形成為特徵的炎症。
化膿性炎症多由化膿菌如葡萄球菌、鏈球菌、腦膜炎雙球菌、大腸桿菌等感染所致,亦可由組織壞死繼發感染產生。根據化膿性炎症發生的原因和部位的不同,可將其分為表面化膿和積膿、蜂窩織炎和膿腫等類型。
表面化膿和積膿是指發生在黏膜和漿膜表面的化膿性炎。黏膜的化膿性炎又稱膿性卡他性炎,此時中性粒細胞向黏膜表面滲出,深部組織的中性粒細胞浸潤不明顯。當化膿性炎發生於漿膜、膽囊和輸卵管時,膿液則在漿膜腔、膽囊和輸卵管腔內積存,稱為積膿。
蜂窩織炎是指酥鬆結締組織的瀰漫性化膿性炎,常發生於皮膚、肌肉和闌尾。蜂窩織炎主要由溶血性鏈球菌引起,鏈球菌分泌的透明質酸酶能降解酥鬆結締組織中的透明質酸,分泌的鏈激酶能溶解纖維素,細菌易於通過組織間隙和淋巴管擴散,表現為炎症病變組織內大量中性粒細胞瀰漫性浸潤,與周圍組織界限不清。
膿腫是指局限性化膿性炎症,其主要特徵是組織發生溶解壞死,形成充滿膿液的腔。膿腫可發生於皮下和內臟,主要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金黃色葡萄球菌可產生毒素使局部組織壞死,繼而大量中性粒細胞浸潤,之後中性粒細胞壞死形成膿細胞,並釋放蛋白水解酶使壞死組織液化形成含有膿液的空腔。膿腫的膿液常為黃色、黏稠。
在日常生活中,為了預防化膿性炎症的發生,我們應注意保持個人衛生,加強身體鍛鍊,增強免疫力。當身體出現感染症狀時,應及時就醫,按照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避免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