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動脈栓塞是指各種栓子如血栓、脂肪、空氣等隨血流進入腦動脈,使血管發生急性閉塞,引起相應供血區腦組織缺血壞死及功能障礙的一種疾病。
腦動脈栓塞的栓子來源多種多樣。心源性栓子是最常見的原因,如心房顫動時,心臟內可能形成血栓,一旦脫落,就可能隨血流進入腦動脈導致栓塞。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脫落形成的栓子、骨折或手術時脂肪顆粒進入血液循環、潛水或高空飛行時形成的空氣栓子等,也都可能引發腦動脈栓塞。
腦動脈栓塞的症狀取決於栓塞的部位和範圍。患者可能會突然出現偏癱、失語、感覺障礙等局灶性神經功能缺損的表現。如果栓塞面積較大,病情可能會較為嚴重,甚至危及生命。
診斷腦動脈栓塞主要依靠病史、臨床表現以及影像學檢查,如頭顱CT、磁共振成像MRI等。治療方法包括溶栓治療、抗凝治療、抗血小板治療等,以盡快恢復腦血流,減輕神經功能損傷。
在日常生活中,為了預防腦動脈栓塞的發生,應該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飲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等。對於患有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應積極治療原發病,控制病情發展。同時,定期進行體檢,及時發現和處理潛在的健康問題,也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