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咽障礙是指由於下頜、雙唇、舌、軟齶、咽喉、食管等器官結構和或功能受損,不能安全有效地把食物由口送到胃內的一種臨床表現。
吞咽障礙可由多種原因引起,如神經系統疾病如腦卒中、帕金森病、腦外傷等、肌肉疾病如重症肌無力、多發性肌炎等、頭頸部癌症及其治療如放療、手術等、老化等。患者可能會出現進食困難、飲水嗆咳、哽噎、吞咽後食物殘留、誤吸等症狀,不僅會影響患者的營養攝入和身體健康,還可能導致吸入性肺炎等嚴重併發症。
對於吞咽障礙的診斷,通常需要進行詳細的病史詢問、體格檢查和相關的輔助檢查,如吞咽造影檢查、喉鏡檢查、食管測壓等,以確定吞咽障礙的原因和程度。治療方法則根據病因和病情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包括口腔感覺運動訓練、吞咽姿勢調整、食物性狀調整、吞咽電刺激治療、球囊擴張術等。有些嚴重的吞咽障礙患者可能需要通過鼻飼管或胃造瘻來保證營養攝入。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發現自己或他人存在吞咽困難的情況,應及時就醫,以便進行早期診斷和治療。同時,患者在飲食方面也需要特別注意,盡量選擇柔軟、易吞咽的食物,避免食用過於堅硬、粗糙或粘性的食物。進食時應保持坐位或半臥位,緩慢進食,避免匆忙和急躁。患者還應積極配合醫生進行康復訓練,以提高吞咽功能,改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