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不小心吞了棗核應根據進食過快、注意力不集中、邊吃邊笑、棗核較小未察覺、口腔感覺功能減退等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密切觀察、內鏡取出、手術治療等。
1. 進食過快:在匆忙進食時,沒有充分咀嚼食物,導致棗核隨著食物一同被咽下。若棗核較小且表面光滑,進入胃腸道後沒有引起不適症狀,可先密切觀察,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芹菜、韭菜等,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棗核隨糞便排出體外。期間注意觀察有無腹痛、便血等異常情況。
2. 注意力不集中:吃飯時看電視、玩手機等,分散了注意力,沒有留意到棗核,從而誤吞。若棗核卡在咽喉部位,應立即停止進食,嘗試用力咳嗽,看能否將棗核咳出。若無法咳出,需及時就醫,在喉鏡下取出棗核。
3. 邊吃邊笑:進食過程中大笑、說話,會使咽喉部的正常吞咽動作受到干擾,容易將棗核誤吞。若棗核進入食管,引起吞咽困難、疼痛等症狀,應盡快就醫,通過食管鏡檢查明確棗核位置,並在食管鏡下將其取出。
4. 棗核較小未察覺:有些棗核體積較小,在食用棗子時不易被發現,不知不覺就吞了下去。如果棗核順利通過食管進入胃腸道,且沒有引發任何不適,一般無需特殊處理,可適當增加飲水量,保持大便通暢,等待棗核自然排出。若出現腹痛、腹脹等症狀,可能是棗核划傷腸道或引起腸梗阻,需及時就醫,必要時進行腹部CT等檢查,根據情況採取保守治療或手術治療。
5. 口腔感覺功能減退:隨著年齡增長或患有某些神經系統疾病,口腔的感覺功能會有所下降,對棗核等異物的感知不敏銳,容易誤吞。若棗核在胃腸道內引發嚴重不適,如劇烈腹痛、嘔吐等,應立即就醫。可能會根據具體情況,先嘗試通過胃腸鏡取出棗核;若胃腸鏡無法取出或已造成腸道穿孔等嚴重併發症,則需進行手術治療。
吞棗核後要多留意自身身體狀況,若出現持續腹痛、便血、發熱等異常表現,務必及時前往醫院就診。進食時應細嚼慢嚥,避免分心,減少此類意外情況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