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推拿常見的操作包括補脾經、清胃經、推三關、揉板門、運內八卦等。
1. 補脾經:脾經位於拇指橈側緣,由指尖推向指根。操作時,用拇指螺紋面著力,在小兒拇指橈側緣做直推,能健脾和胃、行滯消食,常用於小兒脾胃虛弱、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情況。
2. 清胃經:胃經在大魚際外側緣,赤白肉際處,從腕橫紋推向拇指根。以拇指橈側面或指面,自腕橫紋起推至拇指根,可清中焦濕熱、和胃降逆、瀉胃火、除煩止渴,適用於小兒嘔吐、呃逆、噯氣、口臭等。
3. 推三關:三關在前臂橈側,陽池至曲池成一直線。用拇指橈側面或食、中二指指面自腕推向肘,稱推三關。具有溫陽散寒、補氣行氣、發汗解表的作用,多用於治療小兒虛寒病症。
4. 揉板門:板門位於手掌大魚際平面。用指端揉大魚際平面,稱揉板門。能健脾和胃、消食化滯、運達上下之氣,可治療乳食停積、食慾不振、腹脹、腹瀉等。
5. 運內八卦:內八卦在手掌面,以掌心為圓心,從圓心至中指根橫紋約2/3處為半徑所作圓周。用運法,順時針方向運轉,稱運內八卦。能寬胸利膈、理氣化痰、行滯消食,常用於治療小兒咳嗽、氣喘、乳食內積等。
小兒身體較為嬌嫩,推拿時手法要輕柔、均勻,力度適中,以小兒皮膚微微發紅為宜。推拿時間根據小兒年齡和病情而定,一般每次15 - 20分鐘。推拿環境要溫暖舒適,避免小兒著涼。若小兒皮膚有破損、感染等情況,不宜進行推拿。若小兒病情較為複雜或推拿後症狀無改善,應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