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石是谷氨酸鈉尿酸鹽在皮下聚集形成的結晶。這些結晶可沈積於關節、軟骨、滑膜、肌腱、韌帶及皮下組織等部位,形成大小不一的黃白色贅生物。
痛風石的形成與長期高尿酸血症密切相關。當血尿酸水平持續升高,超過其在血液中的飽和度時,尿酸鹽結晶就會析出並沈積在組織中。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結晶不斷聚集,形成痛風石。痛風石的出現不僅會影響關節的活動功能,還可能導致關節畸形、皮膚破潰等併發症。
痛風石的大小和數量因人而異。有些患者的痛風石較小,可能僅在關節周圍出現幾個小結節;而有些患者的痛風石則較大,甚至可以影響整個肢體的功能。痛風石的質地較硬,通常沒有明顯的壓痛,但在其表面皮膚可能會出現變薄、破潰等情況,容易引起感染。
對於患有痛風石的患者,應積極控制血尿酸水平。這包括調整飲食結構,減少高嘌呤食物的攝入,如動物內臟、海鮮、酒類等;增加水分攝入,以促進尿酸的排泄;同時,還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降尿酸藥物,如別嘌醇、非布司他、苯溴馬隆等。如果痛風石已經對關節功能造成嚴重影響,或者出現了皮膚破潰等併發症,可能需要通過手術進行治療。
痛風石是痛風患者常見的併發症之一,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患者應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調整生活方式,以控制血尿酸水平,減少痛風石的形成和發展。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適量運動,避免過度勞累和精神緊張,定期進行血尿酸檢測,以便及時發現問題並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