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癤子是一種常見的皮膚感染,醫學上稱為癤,是由於細菌感染毛囊及其周圍組織引起的急性化膿性炎症。
火癤子初起時,局部皮膚會出現紅腫、疼痛的小硬結,隨後硬結逐漸增大,疼痛加劇。數天後,硬結中央變軟,出現黃白色的膿頭。當膿頭破潰後,排出膿液,炎症會逐漸消退,傷口愈合。
火癤子的發生與多種因素有關。個人衛生習慣不佳、皮膚擦傷、免疫力下降、營養不良、糖尿病等都可能增加火癤子的發生風險。
如果出現火癤子,應注意保持皮膚清潔,避免擠壓癤腫,以免感染擴散。如果癤腫較小,可在局部塗抹碘伏等消毒劑,並保持局部乾燥。如果癤腫較大,疼痛明顯,或伴有發熱等全身症狀,應及時就醫,醫生可能會根據病情給予抗生素治療,必要時進行切開引流。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勤洗澡、換洗衣物,避免皮膚受到損傷。同時,要注意飲食均衡,加強鍛鍊,提高身體免疫力,以減少火癤子等皮膚感染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