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斑癬是一種由馬拉色菌感染表皮角質層引起的淺表真菌病。
花斑癬好發於青壯年男性,常見於胸背、頸、上臂、腋窩等皮脂腺豐富部位。皮損初起為以毛孔為中心、邊界清楚的點狀斑疹,隨後逐漸增大至指甲蓋大小,鄰近皮損可相互融合成不規則大片狀,表面覆以糠秕狀鱗屑。一般無自覺症狀,偶有輕度瘙癢。
花斑癬的發病與多種因素有關,如高溫、潮濕、多汗、營養不良、慢性疾病、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或免疫抑制劑等。這些因素可導致皮膚的正常菌群失調,馬拉色菌大量繁殖,從而引起感染。
診斷花斑癬主要依據臨床表現和真菌學檢查。醫生會仔細觀察皮損的形態、顏色、分布等特徵,並進行真菌鏡檢或培養,以明確診斷。
對於花斑癬的治療,主要採用外用抗真菌藥物,如酮康唑乳膏、克霉唑乳膏等。對於病情嚴重或反復發作的患者,可口服抗真菌藥物,如伊曲康唑、氟康唑等。在治療的同時,患者應注意個人衛生,保持皮膚清潔乾燥,勤換衣物,避免多汗和油脂分泌過多。還應注意避免與他人共用毛巾、衣物等,以防傳染。
花斑癬是一種常見的淺表真菌感染性疾病,通過及時診斷和治療,以及注意個人衛生,多數患者可以獲得較好的療效。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增強自身免疫力,以預防花斑癬的發生。如果出現疑似症狀,應及時就醫,以便盡早診斷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