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內感染的護理方法常見的有環境清潔消毒、患者隔離防護、無菌操作技術,較罕見的有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監測與報告等。
1. 環境清潔消毒:保持醫院病房、診療區域等環境的清潔衛生,定期進行消毒,地面、傢具等表面用合適的消毒劑擦拭,醫療器械按規定消毒滅菌,防止細菌、病毒等病原體在環境中滋生傳播。
2. 患者隔離防護:對於確診或疑似感染的患者,根據病原體傳播途徑採取相應隔離措施,如飛沫傳播的患者需戴口罩、安置在單人病房;接觸傳播的患者要穿隔離衣、戴手套等,避免病原體擴散至其他患者和醫護人員。
3. 無菌操作技術:醫護人員在進行各種侵入性操作,如打針、插管、手術等時,嚴格遵循無菌原則,操作前洗手、戴無菌手套、鋪無菌巾等,防止外界細菌進入患者體內引發感染。
4. 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根據患者病情和病原體檢測結果,精准選擇抗菌藥物,避免不必要的使用,防止細菌產生耐藥性,確保抗菌藥物使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5. 監測與報告:密切觀察患者感染相關症狀和體徵,及時進行實驗室檢查監測感染指標,一旦發現醫院內感染病例,及時向上級報告並採取相應控制措施。
在醫院內感染護理過程中,要時刻保持高度警惕,嚴格執行各項護理操作規範。醫護人員需不斷提升自身專業素養和感染防控意識,及時更新知識。對於患者及其家屬,要做好健康宣教,讓他們瞭解感染防控的重要性並積極配合。各方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降低醫院內感染的發生率,保障患者的治療安全和康復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