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虛是指血液虧虛,臟腑、經絡、形體失養,以面色淡白或萎黃,唇舌爪甲色淡,頭暈眼花,心悸多夢,手足發麻,婦女月經量少、色淡、後期或經閉,脈細等為常見證候的一種中醫病症。
血虛的形成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血液生成不足,如脾胃虛弱,不能運化水谷精微,氣血生化無源;或腎精不足,精不化血。二是血液耗損過多,如長期慢性失血,或因勞神過度、暗耗心血等。
血虛的臨床表現多樣。面色無華或萎黃,唇色淡白,爪甲蒼白,頭暈目眩,心悸失眠,手足發麻,婦女經血量少色淡,甚至閉經等。舌淡苔白,脈細無力。
對於血虛的調理,中醫常採用補血的方法。可以通過飲食調理,多食用一些具有補血作用的食物,如紅棗、桂圓、黑芝麻、豬肝等。也可以通過中藥調理,如當歸、熟地、白芍、阿膠等。還應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保持心情舒暢,以促進氣血的生成和運行。
在日常生活中,血虛的人應注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保證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適當進行體育鍛鍊,增強體質;注意飲食營養均衡,避免挑食、偏食。如果出現血虛的症狀,應及時就醫,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調理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