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機械性眼外傷的類型有化學性眼外傷、輻射性眼外傷、電擊性眼外傷等。
1. 化學性眼外傷:
化學性眼外傷是因化學物質接觸眼部引起的損傷,常見於工業生產、日常生活中。酸性物質如硫酸、鹽酸等接觸眼部後,可使組織蛋白凝固壞死,阻止酸性物質繼續向深部組織滲透;鹼性物質如氫氧化鈉、石灰等,能與組織中的脂肪和蛋白質結合,使組織溶解、軟化,且易向深部組織滲透,造成更嚴重的損傷。
2. 輻射性眼外傷:
輻射性眼外傷由各種輻射線作用於眼部引起。其中,紫外線可導致電光性眼炎,常見於電焊、高原雪地等環境中,患者多在接觸紫外線後3-8小時發病,出現眼部異物感、刺痛、畏光、流淚等症狀;紅外線可引起白內障等眼部病變,長期接觸紅外線的人員,如玻璃廠工人等,患病風險較高。
3. 電擊性眼外傷:
電擊性眼外傷多因雷電或工業用電等電流通過眼部造成。電流可對眼部組織產生熱效應、化學效應和機械效應,導致眼瞼、結膜、角膜等組織燒傷,還可能引起晶狀體混濁、視網膜脫離等嚴重併發症,嚴重影響視力。
眼部是人體較為脆弱的部位,一旦發生非機械性眼外傷,應立即採取相應的急救措施,如化學傷需盡快沖洗眼部,減少化學物質殘留。之後要及時前往醫院眼科進行詳細檢查和規範治療,避免延誤病情,盡可能保護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