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部過敏後起皮應根據皮膚乾燥、接觸過敏原、過度清潔、炎症消退、皮膚屏障受損等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保濕護理、遠離過敏原、調整清潔方式、合理用藥、修復皮膚屏障等。
1. 皮膚乾燥:皮膚在過敏期間,水分流失加劇,若未及時補充水分,就容易起皮。日常應增加飲水量,多吃富含水分的蔬果。同時使用溫和的保濕護膚品,如醫用保濕面膜、保濕霜、保濕噴霧等,為肌膚補充水分並鎖住水分,改善起皮狀況。
2. 接觸過敏原:接觸如化妝品、花粉、塵蟎等過敏原,引發過敏反應,炎症消退過程中可能起皮。需盡快明確並遠離過敏原,症狀較輕時,用清水清洗臉部。若症狀嚴重,可遵醫囑外用爐甘石洗劑、地奈德乳膏、他克莫司軟膏等藥物緩解。
3. 過度清潔:頻繁使用清潔力過強的產品洗臉,破壞皮膚油脂層,導致皮膚乾燥起皮。要選擇溫和的潔面產品,如氨基酸洗面奶,且減少洗臉次數,每天 1 - 2 次即可。可適當使用溫和的爽膚水,舒緩肌膚。
4. 炎症消退:過敏炎症逐漸消退時,皮膚新陳代謝加快,舊的角質層脫落,可能出現起皮。可在醫生指導下口服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膠囊、依巴斯汀片等抗組胺藥物,促進恢復,同時做好皮膚保濕。
5. 皮膚屏障受損:過敏導致皮膚屏障功能下降,水分流失,進而起皮。可使用含有神經酰胺、角鯊烷等成分的護膚品,如修復精華液、修復面霜等,幫助修復皮膚屏障,增強皮膚抵抗力。
日常要注意保持臉部清潔,避免用手撕扯起皮部位,以免損傷皮膚引發感染。選擇護膚品要謹慎,盡量使用成分簡單、無刺激的產品。外出做好防曬,防止紫外線對皮膚造成進一步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