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界動脈硬化是指動脈血管壁的彈性和結構發生了一定程度的改變,處於正常動脈和明顯動脈硬化之間的一種狀態。
在臨界動脈硬化階段,動脈壁開始出現增厚、變硬的跡象,但尚未發展到明顯影響血管功能和導致嚴重疾病的程度。這種變化可能是由於多種因素引起的,如年齡增長、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吸煙、肥胖、缺乏運動等。這些因素會導致血管內皮細胞損傷,引發炎症反應,促使膽固醇等脂質在血管壁內沈積,逐漸形成粥樣斑塊,使血管壁彈性降低、管腔狹窄。
雖然臨界動脈硬化尚未引起明顯的臨床症狀,但如果不加以控制和干預,病情可能會進一步發展,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對於發現有臨界動脈硬化的人群,應重視生活方式的調整。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減少高熱量、高脂肪、高鹽食物的攝入,增加蔬菜、水果和全穀物的比例;適度增加運動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助於提高心肺功能,促進血液循環;戒煙限酒,避免煙草和酒精對血管的損害;同時,要積極控制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定期進行體檢和血管功能檢查,以便及時發現問題並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臨界動脈硬化是一種需要引起關注的血管健康問題。通過積極的生活方式調整和疾病管理,可以有效延緩動脈硬化的進展,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