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體檢常見項目有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內鏡檢查、基因檢測等。
1. 體格檢查:一般包括身高、體重、血壓、心率、體溫等基本生命體徵的測量,還有內外科的常規檢查,如心肺聽診、腹部觸診、四肢關節活動度檢查等,通過這些檢查可初步瞭解身體的基本健康狀況。
2. 實驗室檢查:主要有血常規,能反映有無貧血、感染等;尿常規可瞭解泌尿系統有無炎症、出血等;生化檢查包含肝功能、腎功能、血脂、血糖等項目,有助於評估肝腎功能及代謝情況;此外還有凝血功能、甲狀腺功能等檢查。
3. 影像學檢查:常見的有胸部X光片,可觀察肺部大致形態;超聲檢查,如腹部超聲能查看肝、膽、胰、脾、腎等臟器的形態、大小及有無佔位性病變;CT檢查對腦部、胸部、腹部等部位的病變有較高的診斷價值;磁共振成像MRI在神經系統、軟組織等疾病診斷方面有獨特優勢。
4. 內鏡檢查:例如胃鏡,可直接觀察食管、胃、十二指腸內部情況,發現炎症、潰瘍、腫瘤等病變;腸鏡能檢查腸道黏膜病變;還有支氣管鏡用於檢查氣管和支氣管內的病變。
5. 基因檢測:主要針對某些特定的遺傳性疾病或腫瘤的基因變異進行檢測,幫助評估患病風險,指導個性化治療和預防。
體檢前應保持正常飲食和作息,避免熬夜、飲酒、劇烈運動等,以免影響檢查結果。若有特殊疾病或正在服用藥物,應提前告知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