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動脈瘤也屬於「瘤」的一種,但是它與腫瘤有很大差別。腫瘤一般可增生,而動脈瘤只是動脈壁的局限性或彌散性膨出。而根據它的發生部位不同,常分為多種類型,但都具有搏動性腫塊以及劇烈疼痛的特點。那麼,動脈瘤到底指的是甚麼,又好發於甚麼部位呢?今天我們就來瞭解一下。
首先,甚麼是動脈瘤?
當機體發生損傷、感染(膿毒血症、細菌性心內膜炎)、免疫疾病以及動脈粥樣硬化等疾病時,患者血管動脈壁就容易發生病變或損傷,從而導致動脈壁的膨出或擴張,形成搏動性腫塊。發病前期,患者症狀一般不明顯,當瘤體過大時,可壓迫周圍的神經或血管,導致患者出現肢體麻木、疼痛、腫脹等症狀,如果瘤體破損或脫落,就容易造成患者大量出血或血管栓塞,甚至引起死亡。
其次,動脈瘤高發部位是甚麼?
動脈瘤可發生於動脈系統的各個部位,其中以主動脈、頸動脈和顱動脈最為多見。
當主動脈瘤發生在胸主動脈時,患者會胸背部呈放射性疼痛,發生在腹主動脈時,則下背疼痛。如果動脈瘤處於破裂邊緣,可壓迫周圍組織,如肺動脈、器官、食管等,引起呼吸困難、上腔靜脈綜合徵等。
頸動脈瘤發生時,患者頸部會有腫塊,一般呈明顯搏動特點。此部位動脈瘤一旦脫落可導致腦缺血。如果腫大至壓迫神經,可導致腦神經癱瘓、吞咽困難等。
顱內動脈瘤發生時,患者會劇烈頭痛、嘔吐,以及視力障礙等。根據動脈瘤位置不同,會呈現不同的壓迫症狀。此部位動脈瘤一旦破裂出血,就會造成大出血,甚至引起心腦血管疾病。
動脈瘤雖然不同於腫瘤,但是如果患者患有此病,卻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就可能造成嚴重後果。此外,雖然不同部位的動脈瘤在治療方式上有細微差別,但都以為切除動脈瘤和修復動脈瘤為準則,從而避免動脈瘤的破裂及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