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是電離輻射。
電離輻射和電磁輻射有以下不同:
1. 定義和來源:電離輻射是指能夠使物質發生電離現象的輻射,如X射線、γ射線等,主要來源於放射性物質和高能粒子加速器等。電磁輻射是指電磁波的輻射,如無線電波、微波、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等,廣泛存在於自然界和人造設備中,如手機、電視、微波爐等。
2. 能量和穿透力:電離輻射具有較高的能量,能夠穿透物質並對生物體造成損傷,其穿透力較強。電磁輻射的能量相對較低,穿透力也較弱,一般對生物體的影響較小,但長期暴露在高強度的電磁輻射下也可能對健康產生一定的影響。
3. 生物效應:電離輻射可以直接或間接地使生物體的分子發生電離和激發,導致細胞損傷、基因突變、染色體畸變等,從而增加患癌症和其他疾病的風險。電磁輻射的生物效應相對較為複雜,不同頻率和強度的電磁輻射對生物體的影響也不同,一些研究表明長期暴露在高強度的電磁輻射下可能會影響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等功能。
雖然CT檢查是利用X射線進行成像,存在電離輻射,但在臨床上,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權衡利弊,在必要時進行CT檢查,並採取適當的防護措施,以減少輻射對患者的潛在危害。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應該盡量減少不必要的輻射暴露,如避免長時間接觸放射性物質和高強度的電磁輻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