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口瘡是一種常見的口腔黏膜真菌感染性疾病,主要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其誘發因素包括免疫力低下、長期使用抗生素、營養不良、口腔衛生不良、母嬰傳播等。
1. 免疫力低下:
免疫力低下是鵝口瘡的常見誘發因素之一。當人體的免疫系統功能減弱時,如患有艾滋病、糖尿病、惡性腫瘤等疾病,或者接受了免疫抑制劑治療、放療、化療等,身體對真菌感染的抵抗力下降,容易發生鵝口瘡。
2. 長期使用抗生素:
長期使用抗生素是導致鵝口瘡的重要原因。抗生素在殺滅致病菌的同時,也會破壞口腔內的正常菌群平衡,使得念珠菌等真菌得以大量繁殖,從而引發鵝口瘡。
3. 營養不良:
營養不良也是鵝口瘡的誘發因素之一。缺乏維生素 B₂、維生素 C、鐵、鋅等營養素,會影響口腔黏膜的正常代謝和修復功能,增加真菌感染的風險。
4. 口腔衛生不良:
口腔衛生不良是鵝口瘡的常見原因之一。如果不注意口腔清潔,食物殘渣在口腔內滋生細菌,容易導致口腔黏膜感染,為念珠菌的生長創造條件。
5. 母嬰傳播:
母嬰傳播是新生兒鵝口瘡的常見原因之一。母親患有念珠菌性陰道炎時,在分娩過程中,胎兒可能會接觸到母親陰道內的念珠菌而感染,出生後容易發生鵝口瘡。
在日常生活中,為了預防鵝口瘡的發生,應注意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均衡飲食,增強免疫力,避免長期使用抗生素。如果出現口腔黏膜白斑、疼痛等症狀,應及時就醫,以便早期診斷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