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出現黃疸的病因較為複雜,主要包括膽紅素生成過多、肝臟膽紅素代謝障礙、膽汁排泄障礙、同族免疫性溶血以及其他一些罕見原因等。以下將對這些病因進行詳細介紹:
1. 膽紅素生成過多:
紅細胞增多症、血管外溶血、同族免疫性溶血、感染、腸肝循環增加、紅細胞酶缺陷、紅細胞形態異常、血紅蛋白病等,都可能導致膽紅素生成過多,引起新生兒黃疸。
2. 肝臟膽紅素代謝障礙:
缺氧和感染、Crigler-Najjar 綜合徵、Gilbert 綜合徵、Lucey-Driscoll 綜合徵、藥物如磺胺、水楊酸鹽、吲哚美辛、毛花苷丙等、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垂體功能低下等,會影響肝臟對膽紅素的代謝,進而引發黃疸。
3. 膽汁排泄障礙:
新生兒肝炎、先天性代謝性缺陷病、膽管阻塞等,可造成膽汁排泄障礙,使膽紅素在體內積聚,導致黃疸。
4. 同族免疫性溶血:
主要是由於母嬰血型不合引起的,以 ABO 血型不合最常見,Rh 血型不合較少見。這種情況下,胎兒紅細胞進入母體後,使母體產生相應的抗體,這些抗體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破壞胎兒的紅細胞,導致膽紅素生成增加,引發黃疸。
5. 其他罕見原因:
如先天性非溶血性黃疸、某些遺傳性疾病等,雖然較為罕見,但也可能是新生兒黃疸的病因之一。
對於新生兒黃疸,家長應密切觀察寶寶的皮膚顏色、精神狀態、吃奶情況等。如果發現寶寶黃疸出現過早、進展過快、程度過重,或者黃疸持續時間過長,應及時帶寶寶就醫,以便明確病因,進行針對性的治療。同時,要按照醫生的建議,合理餵養寶寶,保持寶寶的大便通暢,有助於膽紅素的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