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觸性出血是指在性交、婦科檢查等接觸後出現的陰道出血現象,常見於宮頸炎、宮頸息肉、宮頸癌、子宮內膜癌、陰道癌等疾病。
1. 宮頸炎:是婦科常見疾病之一,多由病原體感染宮頸所致。炎症刺激會使宮頸黏膜處於充血、脆弱狀態,在受到外力接觸時,如性生活或婦科檢查,就容易引起出血。患者除接觸性出血外,還可能出現陰道分泌物增多、呈黏液膿性,以及外陰瘙癢、灼熱感等症狀。
2. 宮頸息肉:是宮頸管腺體和間質的局限性增生,並向宮頸外口突出形成息肉。息肉質地脆嫩,表面血管豐富,輕微的接觸就可能導致破裂出血。多數患者平時可能沒有明顯症狀,部分人會出現接觸性出血,通常為鮮紅色,有時還可能伴有白帶增多、白帶中帶血絲等情況。
3. 宮頸癌:是最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之一。隨著腫瘤的生長,宮頸組織變得脆弱,容易在接觸後出血。早期多表現為性交後或婦科檢查後的少量出血,晚期則可能出現大量出血,還可能伴有陰道排液,液體可為白色或血性,稀薄如水樣或米泔狀,有腥臭味等症狀。
4. 子宮內膜癌:是發生於子宮內膜的一組上皮性惡性腫瘤。當腫瘤侵犯到子宮頸或陰道時,可能會出現接觸性出血。患者主要表現為絕經後陰道流血,量一般不多,尚未絕經者可表現為月經紊亂、經量增多、經期延長等,還可能伴有陰道排液、下腹疼痛等症狀。
5. 陰道癌:相對較為罕見,是指發生在陰道部位的惡性腫瘤。腫瘤組織破壞陰道黏膜及血管,在接觸時易引發出血。患者可能出現陰道不規則出血,尤其是在性交、婦科檢查後,還可能伴有陰道分泌物增多、陰道疼痛、排尿困難等症狀。
出現接觸性出血應引起重視,及時前往醫院進行詳細檢查,包括婦科檢查、宮頸塗片、HPV檢測、B超等,以明確病因。醫生會根據具體病情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患者需積極配合治療,按時復查,治療期間避免性生活,保持外陰清潔衛生,以促進身體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