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問醫生logo 快速問醫生

缺鐵性貧血常見病因是甚麼

發佈時間:2025-02-14 04:02:35

缺鐵性貧血是最常見的貧血類型之一,其常見病因包括鐵攝入不足、鐵吸收障礙、鐵丟失過多、需求增加以及其他因素等。

1. 鐵攝入不足:

鐵攝入不足是缺鐵性貧血最常見的原因之一。長期飲食習慣不良,如挑食、偏食,導致富含鐵的食物攝入過少,如肉類、蛋類、豆類、綠葉蔬菜等。嬰幼兒、青少年、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等特殊人群,對鐵的需求量相對較高,如果未能及時補充足夠的鐵,也容易發生缺鐵性貧血。

2. 鐵吸收障礙:

鐵的吸收主要在十二指腸及空腸上段進行。當胃腸道功能紊亂或某些疾病影響鐵的吸收時,可導致缺鐵性貧血。例如,胃大部切除術後,胃酸分泌減少,食物快速進入空腸,鐵的吸收減少;慢性腹瀉、腸道炎症等疾病可導致腸道黏膜受損,影響鐵的吸收;長期飲用濃茶、咖啡等,其中的鞣酸等物質可與鐵結合,形成不溶性復合物,妨礙鐵的吸收。

3. 鐵丟失過多:

慢性失血是導致缺鐵性貧血的最常見原因。月經過多、消化道出血如痔瘡、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腸道腫瘤等、咯血、血紅蛋白尿等,均可使鐵隨著血液丟失。長期反復少量失血,可使體內貯存鐵逐漸耗竭,如不及時補充,最終可導致缺鐵性貧血。

4. 需求增加:

嬰幼兒、青少年生長髮育迅速,對鐵的需求量增加;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為了滿足胎兒生長髮育及哺乳期嬰兒的營養需求,對鐵的需求量也明顯增加。如果未能及時補充足夠的鐵,容易導致缺鐵性貧血。

5. 其他因素:

某些疾病如遺傳性鐵粒幼細胞貧血、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等,可導致鐵利用障礙,從而引起缺鐵性貧血。長期接觸某些化學物質如鉛,也可能影響鐵的吸收和利用,導致缺鐵性貧血。

對於缺鐵性貧血患者,應及時就醫,明確病因,並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治療方法主要包括補充鐵劑、治療原發病等。同時,患者應注意調整飲食習慣,多攝入富含鐵的食物,如肉類、蛋類、豆類、綠葉蔬菜等。患者還應定期復查血常規,瞭解治療效果,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相關文章
缺鐵性貧血常見病因是甚麼
快速問醫生 快速問醫生
關註微信公眾號,立即問醫生微信掃描關註快速問醫生公眾號
近期最多人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