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手術治療常見的方法有復位固定、植骨手術、內固定術、外固定支架術、關節置換術等。
1. 復位固定:對於骨折患者,復位固定是基礎且重要的方法。通過手法或手術將骨折斷端恢復到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解剖位置,再用石膏、夾板等進行固定。這能為骨折愈合創造良好條件,穩定的位置可減少斷端的異常活動,降低疼痛,促進骨痂生長,加速骨折愈合。手法復位時,憑借經驗和專業技巧將移位的骨折端輕柔推回原位,隨後用合適的外固定材料固定。若手法復位困難,則需手術切開復位,精准對合骨折斷端後,用鋼板、螺釘等進行內固定。
2. 植骨手術:當骨折部位存在骨缺損或骨折愈合困難時,常採用植骨手術。從患者自身其他部位如髂骨取骨或使用人工骨材料,植入骨折部位。自身骨組織含有成骨細胞等多種促進骨生長的成分,能為骨折愈合提供支架和生長因子,加速新骨形成。人工骨材料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傳導性,可引導周圍骨組織長入,填充骨缺損區域,幫助骨折部位重新建立骨連接,提高骨折愈合幾率。
3. 內固定術:這是骨折手術治療中常用的方式。針對不同部位和類型的骨折,選擇合適的內固定器械,如鋼板、螺釘、髓內釘等。將這些器械植入體內,直接固定骨折斷端。鋼板可通過螺釘將骨折塊緊密連接在一起,提供穩定的支撐;髓內釘則插入骨髓腔,從內部固定骨折,分散骨折部位的應力。內固定能有效維持骨折復位後的位置,允許患者早期進行功能鍛鍊,減少骨折併發症的發生,促進骨折愈合和肢體功能恢復。
4. 外固定支架術:適用於開放性骨折、嚴重粉碎性骨折等情況。在骨折部位的皮膚外安裝金屬支架,通過鋼針或螺釘將支架與骨骼相連。外固定支架能在骨折部位周圍提供穩定的力學環境,避免骨折斷端進一步移位。同時,對於開放性傷口,外固定支架可減少對傷口的干擾,便於傷口的觀察和處理,降低感染風險。而且,外固定支架可根據骨折愈合情況進行調整,為骨折愈合創造有利條件。
5. 關節置換術:當骨折累及關節面,導致關節嚴重破壞,無法通過常規方法修復,且保守治療效果不佳時,可考慮關節置換術。以人工關節替代受損的關節。對於骨折患者來說,關節置換能消除因關節面不平整引起的疼痛,恢復關節的活動功能。新的人工關節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穩定性,可使患者盡快恢復正常的生活和運動能力,提高生活質量。
骨折手術後,要按照醫生要求定期復查,觀察骨折愈合情況。保持傷口清潔乾燥,防止感染。早期避免劇烈運動和過度負重,防止內固定鬆動或骨折移位。在醫生指導下循序漸進地進行康復訓練,促進肢體功能恢復。飲食上多攝入富含蛋白質、鈣等營養物質的食物,為骨折愈合提供充足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