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斷川崎病常見的檢查包括血常規檢查、C反應蛋白測定、血沈檢查、心臟超聲檢查、冠狀動脈造影檢查等。
1. 血常規檢查:主要查看血液中白細胞、血小板等指標。在川崎病急性期,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比例常升高,核左移;血小板在疾病早期正常,第2 - 3周時顯著增多。通過這些指標的變化,可為川崎病的診斷提供一定依據。
2. C反應蛋白測定:C反應蛋白在炎症反應時會升高。川崎病患者急性期C反應蛋白通常明顯增高,隨著病情好轉逐漸下降。能反映體內炎症的活躍程度,對判斷病情及治療效果有重要意義。
3. 血沈檢查:血沈可反映體內炎症狀態。川崎病患者血沈往往增快,在疾病活動期更為顯著。血沈的變化有助於瞭解病情的發展和轉歸,輔助醫生進行診斷和治療方案的調整。
4. 心臟超聲檢查:這是診斷川崎病必不可少的檢查項目。可以觀察心臟結構和功能,尤其是冠狀動脈的情況。川崎病可能導致冠狀動脈擴張、冠狀動脈瘤等病變,心臟超聲能及時發現這些異常,對評估病情嚴重程度和預後至關重要。
5. 冠狀動脈造影檢查:對於一些病情複雜、心臟超聲檢查結果不明確或懷疑有嚴重冠狀動脈病變的患者,可能需要進行冠狀動脈造影檢查。能更清晰地顯示冠狀動脈的形態、狹窄程度等,為診斷和治療提供準確信息。
川崎病的診斷需要綜合各項檢查結果,並結合患者的臨床表現進行判斷。如果懷疑患有川崎病,應及時就醫,積極配合醫生完成相關檢查,以便盡早明確診斷並接受規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