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問醫生logo 快速問醫生

雙下肢疼痛考慮甚麼病

發佈時間:2025-02-13 11:37:39
李偉明主任醫師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雙下肢疼痛可能由多種疾病引起,常見的有腰椎間盤突出症、下肢靜脈曲張、骨質酥鬆症、坐骨神經痛、血管閉塞性脈管炎等。

1. 腰椎間盤突出症:主要是由於腰椎間盤的退變、損傷等原因,導致髓核突出,壓迫周圍神經組織,尤其是坐骨神經,從而引起雙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無力等症狀。患者常伴有腰部疼痛,且疼痛在彎腰、咳嗽、打噴嚏等增加腹壓的動作時加重。

2. 下肢靜脈曲張:多因下肢靜脈瓣膜功能不全、靜脈壁薄弱等因素,使得靜脈血液回流受阻,導致靜脈迂曲、擴張。患者雙下肢會出現沈重、乏力感,伴有疼痛,尤其是長時間站立或行走後症狀明顯,休息和抬高下肢後可緩解,嚴重時可出現下肢皮膚色素沈著、潰瘍等併發症。

3. 骨質酥鬆症:多見於中老年人,特別是絕經後女性。因骨量丟失、骨微結構破壞,導致骨強度下降,容易出現全身骨骼疼痛,雙下肢較為常見,疼痛通常為瀰漫性,無固定壓痛點,還可能伴有身高變矮、駝背等脊柱畸形表現。

4. 坐骨神經痛:病因多樣,如坐骨神經受壓、炎症刺激等。主要症狀為沿坐骨神經走行部位的疼痛,從腰部、臀部向大腿後側、小腿外側直至足部放射,疼痛性質多為刺痛、灼痛或電擊樣痛,患者常因疼痛而活動受限。

5. 血管閉塞性脈管炎:是一種累及血管的炎症性、節段性和週期性發作的慢性閉塞性疾病。主要侵犯下肢中小動靜脈,導致肢體缺血,引起雙下肢疼痛,早期表現為間歇性跛行,即行走一段距離後下肢疼痛,休息後緩解,隨著病情進展,疼痛會持續存在,甚至出現肢端潰瘍、壞疽。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久站、久坐,適當進行運動鍛鍊,增強肌肉力量和關節靈活性。注意下肢保暖,避免受寒。合理飲食,保證營養均衡,多攝入富含鈣、維生素等營養物質的食物。若雙下肢疼痛症狀持續不緩解或加重,應及時就醫,以便明確病因,進行針對性治療 。

雙下肢疼痛考慮甚麼病
快速問醫生 快速問醫生
關註微信公眾號,立即問醫生微信掃描關註快速問醫生公眾號
近期最多人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