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檢查通常包括多個方面,如體格檢查、影像學檢查、實驗室檢查等。
1.體格檢查:包括全身各系統的檢查,如頭部、頸部、胸部、腹部、四肢等。醫生會通過觸診、聽診、叩診等方法,檢查身體的各個部位是否有異常,如腫塊、壓痛、腫脹等。
2.影像學檢查:
①X線檢查:可以拍攝骨骼、胸部、腹部等部位的X光片,用於檢查骨骼的骨折、脫位、關節病變等,以及肺部的炎症、結核、腫瘤等。
②CT檢查:通過X射線對身體進行斷層掃描,可以更清晰地顯示身體內部的結構和病變,如腦部、腹部、脊柱等部位的腫瘤、出血、炎症等。
③MRI檢查:利用磁場和射頻脈衝對身體進行成像,對軟組織的分辨率更高,常用於檢查腦部、脊髓、關節等部位的病變,如腦梗死、脊髓損傷、半月板損傷等。
3.實驗室檢查:
①血常規檢查:可以瞭解血液中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等數量和形態,用於判斷是否有感染、貧血、出血等情況。
②凝血功能檢查:包括凝血酶原時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等,用於評估凝血功能是否正常,預防手術中出血等情況。
③生化檢查:如肝功能、腎功能、電解質等檢查,可以瞭解身體的代謝功能和器官功能是否正常。
在進行外科檢查前,患者需要向醫生詳細告知自己的病史、症狀、用藥情況等,以便醫生做出準確的診斷。同時,患者需要按照醫生的要求進行檢查前的準備,如禁食、禁水、停藥等。在檢查過程中,患者需要配合醫生的操作,如保持安靜、放鬆肌肉等,以確保檢查的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