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性間質性腎炎的治療方法有停用相關藥物、對症支持治療、免疫抑制治療、透析治療、手術治療等。
1. 停用相關藥物:
藥物性間質性腎炎多由藥物過敏或藥物直接腎毒性引起,停用相關藥物可避免腎臟持續受損。應立即停用可疑的致病藥物,防止病情進一步加重。例如,若因抗生素導致,需馬上停用該抗生素,同時避免再次使用同類或結構相似藥物。
2. 對症支持治療:
藥物性間質性腎炎可引起多種症狀,對症支持治療能緩解症狀、維持機體功能。針對患者的具體症狀進行處理,如出現水腫,可使用呋塞米片、氫氯噻嗪片等利尿劑減輕水腫;若有電解質紊亂,需根據具體情況補充或調節電解質,如口服氯化鉀緩釋片等。
3. 免疫抑制治療:
部分藥物性間質性腎炎存在免疫反應,免疫抑制治療可抑制免疫反應,減輕炎症。常用藥物有潑尼松片、甲潑尼龍片等糖皮質激素,能抑制炎症介質釋放,減輕腎臟炎症;環磷酰胺片等免疫抑制劑,可抑制免疫細胞活性,用於病情較重者。
4. 透析治療:
當藥物性間質性腎炎導致腎功能嚴重受損,出現尿毒症等情況時,透析治療可替代腎臟部分功能,清除體內代謝廢物和多餘水分。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是常見方式,血液透析通過透析機清除毒素,腹膜透析利用腹膜的半透膜特性進行物質交換。
5. 手術治療:
在極少數情況下,如藥物性間質性腎炎引起嚴重的腎乳頭壞死等併發症,可能需要手術治療。手術方式包括腎部分切除術等,切除病變組織,緩解病情。
治療過程中需密切監測腎功能、尿常規等指標變化,根據病情調整治療方案,同時注意休息,避免勞累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