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缺陷的類型主要有原發性免疫缺陷病、繼發性免疫缺陷病、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先天性胸腺發育不全、共濟失調毛細血管擴張症等。
1. 原發性免疫缺陷病:是一組由於免疫系統先天性發育不全,或因遺傳因素導致的免疫功能障礙性疾病。多在嬰幼兒或兒童期發病,可累及免疫系統的多個組成部分,如抗體缺陷、細胞免疫缺陷、聯合免疫缺陷等,導致患者反復感染,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和生存壽命。
2. 繼發性免疫缺陷病:是由後天因素引起的免疫功能低下。常見原因包括感染如病毒、細菌、寄生蟲等、惡性腫瘤如白血病、淋巴瘤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等、營養不良、藥物如免疫抑制劑、糖皮質激素等。去除病因後,免疫功能有可能恢復。
3. 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即艾滋病,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嚴重免疫缺陷性疾病。HIV主要攻擊人體免疫系統中的CD4+T淋巴細胞,導致機體免疫功能逐漸喪失,患者易發生各種機會性感染和腫瘤,病死率較高。主要通過性接觸、血液和母嬰傳播。
4. 先天性胸腺發育不全:是一種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由於胚胎期第3.四對咽囊發育異常,導致胸腺和甲狀旁腺發育不全。患者T細胞免疫功能嚴重缺陷,常伴有低鈣血症、手足抽搐等甲狀旁腺功能減退的表現,易發生反復感染。
5. 共濟失調毛細血管擴張症: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除了有進行性小腦共濟失調和眼、皮膚毛細血管擴張等臨床表現外,還存在免疫功能缺陷,主要表現為T細胞和B細胞功能異常,患者易患呼吸道感染和腫瘤。
對於存在免疫缺陷的患者,應及時就醫,明確診斷,根據具體病情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同時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合理飲食,適當鍛鍊,以增強機體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