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問醫生logo 快速問醫生

慢性腸系膜供血不足的表現有哪些

發佈時間:2025-02-12 11:55:09
吳鵬波副主任醫師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

慢性腸系膜供血不足的表現有腹痛、體重減輕、餐後不適、惡心嘔吐、腹瀉便秘交替等。

1. 腹痛:是慢性腸系膜供血不足較為常見的症狀,多在進食後一段時間出現,疼痛程度不一,可為隱痛、脹痛或絞痛,一般持續 15 - 60 分鐘不等。因為進食後腸道需血量增加,但因腸系膜血管狹窄或堵塞,供血無法滿足需求,導致腸道缺血缺氧,引發疼痛。隨著病情進展,疼痛發作可能更加頻繁和劇烈。

2. 體重減輕:由於患者害怕進食後出現腹痛不適,往往會主動減少進食量。長期攝入不足,身體無法獲得足夠的能量和營養物質,從而導致體重逐漸下降。體重減輕的程度因人而異,有些患者可能在數月內體重明顯減輕。

3. 餐後不適:除了腹痛外,患者在進食後還常伴有腹脹、腹部沈重感等不適症狀。因為腸道供血不足影響了正常的消化和蠕動功能,食物在腸道內的消化和推進過程受阻,進而引起一系列餐後不適表現。

4. 惡心嘔吐:部分患者在慢性腸系膜供血不足時會出現惡心、嘔吐的症狀。這主要是由於腸道缺血引發胃腸道的應激反應,刺激了嘔吐中樞,導致惡心、嘔吐。嘔吐物多為胃內容物,一般在進食後或腹痛發作時較為明顯。

5. 腹瀉便秘交替:腸道的正常功能依賴充足的血液供應來維持。當腸系膜供血不足時,腸道的蠕動和消化功能會受到影響,導致腸道功能紊亂。有時會出現腹瀉症狀,大便次數增多、質地稀薄;而有時又會出現便秘,排便困難、大便乾結。這種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的情況也是慢性腸系膜供血不足的表現之一。

日常要保持規律的生活作息,避免過度勞累和精神緊張。飲食上選擇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過多油膩、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減輕腸道負擔。定期到醫院進行復查,按照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和調整治療方案,以便及時發現病情變化並採取相應措施。

相關文章
慢性腸系膜供血不足的表現有哪些
快速問醫生 快速問醫生
關註微信公眾號,立即問醫生微信掃描關註快速問醫生公眾號
近期最多人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