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的治療原則包括一般治療、藥物治療、非藥物治療等。
1. 一般治療:患者需保持休息,避免過度勞累,根據心功能狀態合理安排活動量。同時,要限制鈉鹽攝入,以減輕水鈉瀦留,緩解水腫和心臟負擔。還需監測體重變化,若短期內體重明顯增加,可能提示液體瀦留加重,需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2. 藥物治療:利尿劑是治療心力衰竭的常用藥物,能促進體內多餘水分和鈉鹽排出,減輕水腫和淤血症狀。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或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ARB可改善心室重構,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和住院率。β受體阻滯劑能減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長期應用可改善心功能。正性肌力藥物如洋地黃類,可增強心肌收縮力,適用於心功能不全伴有快速心房顫動的患者。
3. 非藥物治療:心臟再同步化治療CRT適用於部分存在心臟傳導異常的心衰患者,通過植入起搏器,使左右心室同步收縮,改善心臟功能。對於終末期心力衰竭患者,心臟移植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但受到供體來源等因素的限制。
心力衰竭的治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患者應定期復診,醫生會根據病情變化調整治療方案。同時,要積極治療基礎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壓等,避免誘發心力衰竭加重的因素,如感染、心律失常等,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心態,以提高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