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見於多種疾病,如腎臟疾病、心血管疾病、內分泌疾病以及其他疾病等。
1.腎臟疾病:慢性腎小球腎炎、腎動脈狹窄、多囊腎等。慢性腎小球腎炎可導致腎臟功能逐漸受損,影響水鈉代謝,進而引起血壓升高。腎動脈狹窄會使腎臟供血不足,激活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導致血壓上升。多囊腎患者由於腎臟結構異常,也容易出現高血壓。
2.心血管疾病:主動脈瓣狹窄、心肌病等。主動脈瓣狹窄時,心臟需要更大的力量才能將血液泵出主動脈,長期可導致左心室負荷增加,引發高血壓。心肌病可使心肌收縮力減弱,心臟泵血功能下降,為維持正常的血液循環,血壓會升高。
3.內分泌疾病: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鉻細胞瘤、甲狀腺功能亢進等。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會使醛固酮分泌增多,促進腎臟對鈉的重吸收和鉀的排泄,導致水鈉瀦留和血容量增加,引起高血壓。嗜鉻細胞瘤可分泌大量兒茶酚胺,使血管收縮,血壓急劇升高。甲狀腺功能亢進時,甲狀腺激素增多,加速機體新陳代謝,心臟負擔加重,血壓升高。
4.其他疾病: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徵、顱腦疾病等。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徵患者在睡眠過程中反復出現呼吸暫停或通氣不足,導致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刺激交感神經興奮,引起血壓波動。顱腦疾病如腦腫瘤、腦出血等,可影響下丘腦等神經中樞的調節功能,導致血壓異常。
高血壓患者應定期測量血壓,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如低鹽飲食、適量運動、避免過度勞累和精神緊張等。同時,應遵醫囑按時服藥,定期復查,以控制血壓穩定,減少併發症的發生。如有不適,應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