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牙齒咬合不齊可能是遺傳、不良口腔習慣、乳牙早失或滯留、恆牙萌出異常、頜骨發育異常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正畸治療、破除不良習慣、間隙保持等。
1. 遺傳:遺傳因素在牙齒咬合不齊中較為常見,父母的牙齒和頜骨形態可能遺傳給孩子。若因遺傳導致,通常在孩子恆牙基本萌出後,根據具體情況,可能需要佩戴固定矯治器如金屬托槽矯治器、陶瓷托槽矯治器,或隱形矯治器如無托槽隱形矯治器等進行正畸治療,一般療程在 1 - 3 年。
2. 不良口腔習慣:吮指、咬唇、偏側咀嚼等不良習慣會影響牙齒和頜骨的正常發育。要及時破除這些不良習慣,可通過提醒孩子、佩戴破除不良習慣的矯治器等。比如針對吮指習慣,可佩戴指套式矯治器;咬唇習慣可使用唇擋矯治器。
3. 乳牙早失或滯留:乳牙過早脫落或到換牙期仍未脫落,會導致恆牙萌出位置異常。乳牙早失時,需及時製作間隙保持器,維持缺牙間隙,保證恆牙正常萌出;乳牙滯留則應及時拔除滯留乳牙,為恆牙萌出創造條件。
4. 恆牙萌出異常:恆牙萌出順序紊亂、異位萌出等會造成咬合不齊。對於萌出順序異常,可密切觀察,必要時進行助萌或正畸牽引;異位萌出的恆牙,根據情況可能需要通過正畸手段引導其歸位。
5. 頜骨發育異常:如上下頜骨大小、形態不協調等。早期可通過功能矯治器促進或抑制頜骨生長,如肌激動器、功能調節器等;嚴重的頜骨發育異常可能需在成年後進行正頜外科手術聯合正畸治療。
在治療過程中,要按照醫生要求定期復診,讓醫生及時瞭解治療進展並調整方案。同時,要注意孩子的口腔衛生,認真刷牙,避免因佩戴矯治器導致食物殘留引發齲齒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