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手術後併發腸梗阻可通過胃腸減壓、禁食補液、藥物治療、灌腸治療、手術治療等方法處理。
1. 胃腸減壓:通過插入胃管,將胃腸道內的氣體和液體吸出,減輕胃腸道的壓力,緩解腸梗阻引起的腹脹、嘔吐等症狀。對於胃癌手術後併發腸梗阻患者,胃腸減壓能有效降低腸腔內壓力,改善腸壁血液循環,減輕腸管擴張,有利於恢復腸道的正常蠕動和通暢,防止病情進一步惡化。具體操作是經鼻腔插入胃管至胃內,連接負壓吸引裝置,持續吸引,密切觀察引流液的顏色、性質和量。
2. 禁食補液:患者需嚴格禁食禁水,以減少胃腸道的消化液分泌,減輕腸道負擔。同時通過靜脈補充營養物質、電解質和水分,維持患者身體的正常代謝和內環境穩定。胃癌手術後併發腸梗阻時,腸道功能受損,消化吸收能力下降,禁食可讓腸道得到充分休息,而補液能保證患者身體所需的能量、營養和水分,避免因禁食導致的營養不良、脫水及電解質紊亂等問題。一般根據患者的體重、病情等計算補液量和種類,常用的有葡萄糖注射液、氯化鈉注射液、復方氨基酸注射液等。
3. 藥物治療:可使用新斯的明注射液、西沙必利片、乳果糖口服液等藥物。新斯的明注射液能可逆性抑制膽鹼酯酶,使乙酰膽鹼堆積,增強胃腸平滑肌收縮,促進腸道蠕動,有助於解除腸梗阻。西沙必利片為胃腸動力藥,可促進腸壁肌層神經叢釋放乙酰膽鹼,增強胃腸蠕動,改善腸梗阻症狀。乳果糖口服液在腸道內被細菌分解成乳酸和醋酸,使腸腔內滲透壓增高,吸收水分,增加糞便體積,刺激腸道蠕動,緩解便秘和腸梗阻。這些藥物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根據患者具體情況調整劑量和用藥時間。
4. 灌腸治療:採用溫鹽水、肥皂水等進行灌腸,通過肛管將液體灌入直腸和結腸,刺激腸道蠕動,軟化糞便,促進腸道內容物排出,緩解腸梗阻。對於胃癌手術後併發腸梗阻患者,灌腸能直接作用於腸道,機械性刺激腸道黏膜,引起排便反射,同時濕潤糞便,使其易於排出,減輕腸道內的積氣積液,改善腸梗阻症狀。一般選用合適的灌腸液,溫度控制在38℃ - 40℃,緩慢灌入腸道,密切觀察患者反應和排便情況。
5. 手術治療:若經過上述保守治療無效,或出現腸壞死、腸穿孔等嚴重併發症時,則需考慮手術治療。手術方式根據具體病情而定,如粘連松解術、腸切除吻合術等。對於胃癌手術後併發腸梗阻患者,手術可以直接解除腸道的梗阻因素,修復受損的腸管,恢復腸道的連續性和正常功能。但手術風險相對較高,需要綜合評估患者的身體狀況、病情嚴重程度等因素後謹慎選擇。
治療期間要密切關注患者的症狀變化,包括腹痛、腹脹、嘔吐、排便排氣等情況。還要注意患者的生命體徵,如體溫、血壓、心率等。按照醫生要求定期進行復查,如腹部CT、腹部平片等檢查,以便及時瞭解病情的恢復情況和調整治療方案。同時要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緩解其緊張焦慮情緒,積極配合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