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呼吸道感染主要由小兒呼吸道生理結構特點、免疫力低下、病原體感染、環境因素、過敏因素等引起。
1. 小兒呼吸道生理結構特點:小兒鼻腔相對短小,鼻道狹窄,黏膜柔嫩,血管豐富,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刺激而發生炎症。且氣管和支氣管相對狹窄,軟骨柔軟,缺乏彈力組織,黏液腺分泌不足,纖毛運動差,不能有效地清除吸入的微生物,易導致呼吸道感染。平時要注意保持室內空氣濕潤,避免空氣過於乾燥刺激呼吸道,根據天氣變化及時增減衣物,防止著涼。
2. 免疫力低下:小兒免疫系統發育尚未完善,尤其是嬰幼兒時期,體內免疫球蛋白水平較低,對病原體的抵抗力較弱,容易受到各種病菌侵襲引發呼吸道感染。要保證小兒充足的睡眠,合理安排飲食,多攝入富含維生素、蛋白質等營養物質的食物,適當進行戶外活動,增強體質。
3. 病原體感染:常見的病毒如鼻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等,細菌如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等,以及支原體等病原體,通過飛沫傳播、接觸傳播等方式進入小兒呼吸道,引發感染。在傳染病高發季節,盡量避免帶小兒去人員密集、空氣不流通的場所,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
4. 環境因素:生活環境寒冷、乾燥、空氣污染嚴重,如二手煙、霧霾等,會刺激小兒呼吸道黏膜,降低呼吸道的防禦功能,增加呼吸道感染的幾率。保持居住環境清潔衛生,經常開窗通風,減少室內污染物濃度,避免小兒接觸有害氣體。
5. 過敏因素:小兒接觸花粉、塵蟎、動物毛髮等過敏原後,呼吸道黏膜會出現過敏反應,導致呼吸道黏膜的抵抗力下降,容易繼發感染。明確過敏原後,盡量讓小兒避免接觸過敏原,可使用空氣淨化器、除蟎儀等減少過敏原存在。
日常要關注小兒身體狀況,根據氣溫變化及時調整衣物,保證營養均衡,適度運動增強體質。若小兒出現呼吸道感染症狀且持續不緩解或加重,應及時就醫,按醫生建議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