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發紺型先天性心臟病常見的有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肺動脈瓣狹窄等。
1.房間隔缺損:是指原始心房間隔在發生、吸收和融合時出現異常,導致左、右心房之間殘留未閉的缺損。多數患者在兒童期可無明顯症狀,隨著年齡增長,可能出現勞力性呼吸困難、乏力等表現。
2.室間隔缺損:是胎兒期室間隔發育不全所致的心室間異常交通。小型室間隔缺損可能無症狀,大型室間隔缺損在嬰兒期即可出現餵養困難、多汗、反復呼吸道感染等,嚴重者可發生心力衰竭。
3.動脈導管未閉:是胎兒期動脈導管於出生後未閉而形成的一種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分流量小者可無明顯症狀,分流量大者可出現氣促、咳嗽、乏力等,易併發感染性心內膜炎。
4.肺動脈瓣狹窄:指肺動脈瓣、瓣上或瓣下有狹窄,主要病理改變為肺動脈瓣增厚、粘連,瓣口狹窄。輕度狹窄可無症狀,中重度狹窄可出現勞力性呼吸困難、胸痛、暈厥等症狀。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證充足休息,避免過度勞累和劇烈運動。合理飲食,保證營養均衡,多攝入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等營養物質的食物,增強機體抵抗力。定期進行體檢和心臟相關檢查,以便及時發現問題並採取相應治療措施。若出現不適症狀,如呼吸困難、心悸等,應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