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內疾病所致高血壓的特點主要包括以下腦血管病所致高血壓、顱內腫瘤所致高血壓、顱內感染所致高血壓、顱腦外傷所致高血壓、腦積水所致高血壓等。
1. 腦血管病所致高血壓:多在腦血管病急性發作時出現,血壓波動較大,可突然升高,常伴有頭痛、嘔吐、肢體活動障礙等症狀,如腦出血時血壓可顯著升高,以收縮壓升高更為明顯。
2. 顱內腫瘤所致高血壓:腫瘤壓迫周圍組織或影響神經內分泌功能可導致血壓升高,一般為持續性高血壓,血壓波動相對較小,可伴有頭痛、視力下降、嘔吐等顱內壓增高症狀,如垂體瘤可引起內分泌紊亂導致血壓異常。
3. 顱內感染所致高血壓:感染累及顱內組織時,可刺激交感神經興奮,引起血壓升高,多為中重度高血壓,伴有發熱、頭痛、意識障礙等感染症狀,如化膿性腦膜炎可導致明顯的血壓變化。
4. 顱腦外傷所致高血壓:外傷刺激神經系統可引發血壓應激性升高,血壓升高程度與外傷嚴重程度相關,可伴有頭痛、頭暈、惡心等症狀,如重型顱腦外傷常出現血壓明顯升高。
5. 腦積水所致高血壓:腦積水導致顱內壓增高,可反射性引起血壓升高,一般為慢性進行性高血壓,伴有頭痛、視力模糊、步態不穩等症狀,如交通性腦積水可逐漸出現血壓及顱內壓的改變。
注意,顱內疾病所致高血壓的情況較為複雜,需要及時就醫明確病因,進行針對性的治療,同時要密切監測血壓變化,避免血壓波動過大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在治療過程中,應嚴格遵循醫生的建議,合理使用降壓藥物等,以穩定血壓,促進疾病的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