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上診斷肝癌主要通過以下幾種方式:血清甲胎蛋白AFP升高、肝臟超聲檢查、腹部 CT 檢查、肝臟磁共振成像MRI、肝穿刺活檢等。
1. 血清甲胎蛋白AFP升高:AFP 是診斷肝癌的重要腫瘤標誌物之一,血清 AFP 水平升高對肝癌的診斷具有重要意義,尤其是 AFP 大於 400μg/L 持續 1 個月或 AFP 在 200μg/L 以上持續 2 個月,並能排除妊娠、活動性肝炎、生殖腺胚胎源性腫瘤等。
2. 肝臟超聲檢查:超聲檢查是肝癌篩查的首選方法,可顯示肝臟的大小、形態、結構以及佔位性病變的位置、大小、形態等,具有操作簡便、無創傷、價格低廉等優點,對肝癌的檢出率較高。
3. 腹部 CT 檢查:CT 檢查可清晰地顯示肝臟的解剖結構,對於肝癌的診斷、分期以及治療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價值,能夠發現直徑小於 1cm 的肝癌病灶,增強 CT 掃描還可以明確病灶的血供情況,有助於鑒別肝癌與其他肝臟疾病。
4. 肝臟磁共振成像MRI:MRI 對肝癌的診斷敏感性和特異性較高,尤其是對於小肝癌的診斷具有優勢,能夠顯示肝臟的細微結構和病變組織的特徵,有助於鑒別肝癌與其他肝臟疾病,如肝血管瘤、肝囊腫等。
5. 肝穿刺活檢:肝穿刺活檢是診斷肝癌的金標準,通過穿刺獲取肝臟組織進行病理檢查,可以明確肝癌的組織學類型、分化程度等,對於肝癌的診斷和鑒別診斷具有重要意義,但肝穿刺活檢屬於有創檢查,存在一定的風險,如出血、感染等,應在嚴格掌握適應證的情況下進行。
注意事項:在診斷肝癌過程中,應結合患者的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等綜合判斷,避免單一檢查結果的誤診。同時,對於疑似肝癌的患者,應進一步行相關檢查以明確診斷,如多次復查 AFP、肝臟超聲、CT 或 MRI 等,必要時行肝穿刺活檢。患者應遵醫囑定期復查,以便及時發現肝癌的復發或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