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病人可選擇的降壓藥有鈣通道阻滯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β受體阻滯劑、α受體阻滯劑等。
1. 鈣通道阻滯劑:通過阻止鈣離子進入血管平滑肌細胞,使血管擴張,降低血壓。常見藥物有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這類藥物降壓效果較好,能有效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且對血糖、血脂代謝無不良影響,適合大多數透析病人,可長期服用控制血壓。
2. 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抑制血管緊張素轉換酶的活性,減少血管緊張素Ⅱ的生成,從而擴張血管、降低血壓。如貝那普利、福辛普利等。它不僅能降壓,還對腎臟有一定保護作用,可減少蛋白尿,延緩腎臟疾病進展,但可能會引起乾咳等不良反應。
3. 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能選擇性地阻斷血管緊張素Ⅱ與受體的結合,發揮降壓作用。代表藥物有氯沙坦、纈沙坦等。其作用機制與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相似,但乾咳等不良反應相對較少,耐受性較好,對於不能耐受前者乾咳副作用的透析病人是不錯選擇。
4. β受體阻滯劑:通過阻斷β受體,減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縮力,進而降低血壓。常用的有美托洛爾、比索洛爾等。可用於伴有冠心病、心力衰竭等併發症的透析病人,能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臟功能,但使用時需注意監測心率,避免心率過低。
5. α受體阻滯劑:能選擇性地阻斷α受體,使血管擴張,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而降壓。例如哌唑嗪等。這類藥物對血脂代謝有一定益處,可改善胰島素抵抗,但可能會引起體位性低血壓,使用時需從小劑量開始,逐漸調整劑量。
透析病人的血壓情況較為複雜,用藥需綜合考慮病人的具體病情、身體狀況等因素。不同降壓藥有不同的作用機制和不良反應,應在專業醫生指導下合理選擇和使用,根據血壓變化及時調整用藥方案,以確保血壓穩定控制,減少併發症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