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凍傷按程度可分為一度凍傷、二度凍傷、三度凍傷、四度凍傷等。
1. 一度凍傷:傷及表皮層。局部皮膚從蒼白轉為斑塊狀的藍紫色,以後紅腫、發癢、刺痛和感覺異常。約1周後,症狀消失,表皮逐漸脫落,不留瘢痕。
2. 二度凍傷:傷及真皮淺層。局部紅腫明顯,伴有水皰形成,皰內為血清樣液體,水皰較大,皰壁較薄,疼痛較劇烈,對冷、熱、針刺等感覺遲鈍。若無感染,局部可於2 - 3周後結痂,脫痂後留有色素沈著,但一般不留瘢痕。
3. 三度凍傷:傷及皮膚全層或皮下組織。創面由蒼白變為黑褐色,感覺消失,周圍組織有紅腫、疼痛,可出現血性水皰。若無感染,壞死組織乾燥成痂,4 - 6周後壞死組織脫落,形成肉芽創面,愈合緩慢,留有瘢痕。
4. 四度凍傷:傷及肌肉、骨骼等深層組織。局部表現類似三度凍傷,即皮膚、皮下組織、肌肉,甚至骨骼都發生壞死,局部呈暗灰色,與健康組織界限不清,壞死組織周圍有炎症反應。由於組織壞死嚴重,往往容易併發感染,可導致濕性壞疽,預後較差,常遺留功能障礙或致殘。
凍傷後應盡快脫離寒冷環境,進行復溫。復溫後要注意保暖,避免再次凍傷。若凍傷部位出現感染跡象,如紅腫、疼痛加劇、有膿性分泌物等,應及時就醫,接受專業治療,以免延誤病情,造成更嚴重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