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酥鬆症的診斷通常基於多種因素,包括病史、症狀、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和影像學檢查等。以下是一些常見的診斷方法及其重要性:
1. 病史和症狀:詢問患者的家族史、既往病史、用藥史等,瞭解是否存在導致骨質酥鬆的危險因素,如絕經、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吸煙、酗酒等。同時,關注患者是否出現腰背疼痛、身高縮短、骨折等症狀。
2. 體格檢查:包括測量身高、體重、脊柱彎曲度等,觀察是否存在脊柱後凸、胸廓畸形等體徵。還可以進行骨密度測量,以評估骨量減少的程度。
3. 實驗室檢查:常用的實驗室檢查包括血鈣、血磷、鹼性磷酸酶等生化指標的測定,以及骨代謝標誌物的檢測,如骨鈣素、Ⅰ型膠原交聯 C 末端肽等。這些指標可以反映骨代謝的情況,有助於診斷骨質酥鬆症。
4. 影像學檢查:雙能 X 線吸收法DXA是目前診斷骨質酥鬆症的金標準,它可以測量腰椎、髖部等部位的骨密度,評估骨量減少的程度。CT、MRI 等影像學檢查也可以用於診斷骨質酥鬆症及其併發症。
5. 其他檢查:對於一些特殊情況,如青少年骨質酥鬆症、繼發性骨質酥鬆症等,還需要進行相關的檢查,如甲狀腺功能、性腺激素、維生素 D 等,以明確病因。
骨質酥鬆症的診斷需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不能僅憑某一項檢查結果就做出診斷。在診斷過程中,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檢查方法,並結合臨床症狀和體徵進行綜合分析。患者在診斷後應遵醫囑進行治療和管理,定期復查骨密度等相關指標,以評估治療效果和病情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