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只剩下殘根可能是牙齒嚴重齲壞、外力撞擊、牙周炎、磨損、發育異常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補牙、修復、拔牙等。
1. 牙齒嚴重齲壞:日常不注意口腔衛生,細菌滋生腐蝕牙齒,隨著時間推移,齲洞不斷擴大,最終導致牙齒大部分被破壞,僅殘留殘根。對於這種情況,若殘根有保留價值,可先進行根管治療,消除炎症後做樁核冠修復,恢復牙齒形態和功能;若殘根無法保留,則需拔除,後期可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鑲牙或種植牙修復 ,如鑲烤瓷牙、全瓷牙,或進行種植牙手術。
2. 外力撞擊:意外摔倒、碰撞等外力作用,可能使牙齒折斷,若折斷位置較低,就會只剩下殘根。如果殘根斷面在牙齦以上或接近牙齦,可嘗試進行根管治療後做冠修復;若殘根過短,無法利用,則需拔除。拔除後可遵醫囑服用阿莫西林膠囊、甲硝唑片、布洛芬緩釋膠囊,預防感染、減輕疼痛。
3. 牙周炎:牙菌斑、牙結石長期堆積在牙齒表面和牙齦邊緣,引發牙周組織炎症,牙槽骨逐漸吸收,牙齒支持組織減少,牙齒鬆動、脫落,最後只剩下殘根。對於有保留價值的殘根,先進行牙周治療,控制炎症,再做根管治療和修復;無法保留的殘根需拔除。可遵醫囑使用復方氯己定含漱液、米諾環素軟膏、甲硝唑口頰片來輔助治療。
4. 磨損:長期不良的咀嚼習慣,如偏側咀嚼、夜磨牙等,會導致牙齒過度磨損,牙體組織逐漸減少,最終形成殘根。對於磨損較輕的殘根,可通過補牙、做牙冠等方式修復;磨損嚴重無法保留的殘根則需拔除。
5. 發育異常:牙齒在發育過程中,由於各種原因導致牙體形態、結構異常,可能出現牙根短小、彎曲等情況,容易折斷,只剩下殘根。對於發育異常的殘根,需根據具體情況判斷是否保留,能保留的進行相應治療後修復,不能保留的則拔除。
牙齒出現殘根後,要及時就醫,讓醫生根據具體情況制定合適的治療方案。治療期間要保持口腔清潔,按照醫生要求定期復診,飲食上避免食用過硬、過黏的食物,以免影響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