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久了肛門墜脹應根據直腸脫垂、內痔、肛周膿腫、直腸炎、盆底肌功能障礙等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手術、藥物、康復訓練等。
1. 直腸脫垂:多因腹壓增加、盆底組織薄弱等,站久時直腸黏膜或全層脫出肛門外,引發墜脹感。可先嘗試手法復位,將脫出部分輕柔推回。日常要避免久站、用力排便等增加腹壓行為。嚴重時需手術治療,如直腸懸吊固定術等。
2. 內痔:長期站立使痔靜脈叢血液回流受阻,內痔充血腫大,產生墜脹。可遵醫囑使用馬應龍麝香痔瘡膏、肛泰栓、化痔片。要避免久坐久站,多做提肛運動,保持大便通暢,防止便秘和腹瀉。
3. 肛周膿腫:肛腺感染引發膿腫,炎症刺激周圍組織,站久後墜脹明顯。未形成膿腫時,遵醫囑口服頭孢克肟膠囊、甲硝唑片、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片抗感染。形成膿腫後需手術切開引流。
4. 直腸炎:細菌、病毒等感染或不良飲食習慣導致直腸炎症,站久後炎症刺激直腸黏膜。可遵醫囑用美沙拉嗪腸溶片、柳氮磺吡啶栓、康復新液灌腸。要注意飲食衛生,避免刺激性食物。
5. 盆底肌功能障礙:長期站立使盆底肌持續緊張,功能失調。可進行生物反饋治療、盆底肌電刺激治療。日常要避免勞累,進行凱格爾運動,增強盆底肌力量。
日常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長時間站立或久坐,定時活動。合理飲食,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暢。若症狀持續不緩解或加重,應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