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血壓偏低可能是生理老化、缺乏運動、營養不良、心血管疾病、血容量不足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加強鍛鍊、補充營養、治療疾病、補充液體等。
1. 生理老化:隨著年齡增長,老年人血管彈性下降,心臟功能減退,容易出現血壓偏低情況。日常可適當增加富含蛋白質、鐵、維生素等營養食物攝入,如瘦肉、蛋類、新鮮蔬果。適度進行散步、太極拳等運動,增強體質。定期監測血壓,瞭解血壓變化。
2. 缺乏運動:長期運動量少,身體機能下降,影響血液循環,導致血壓偏低。逐漸增加運動強度和時間,如從每天散步 20 分鐘開始,慢慢增加到 30 分鐘以上,也可嘗試八段錦等運動。運動能促進血液循環,提升血壓。
3. 營養不良:營養攝入不足,身體缺乏必要營養物質,影響血壓穩定。保證飲食均衡,多吃富含優質蛋白食物,如牛奶、魚肉。必要時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復方阿膠漿口服液、生脈飲口服液、黃芪精口服液,提升血壓。
4. 心血管疾病:如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會影響心臟泵血功能,致使血壓降低。積極治療原發病,可遵醫囑服用地高辛片、呋塞米片、螺內酯片,改善心臟功能,提升血壓。
5. 血容量不足:腹瀉、大量出汗等導致身體缺水,血容量減少,血壓下降。及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可飲用淡鹽水。嚴重時需就醫靜脈補液,如輸注生理鹽水、葡萄糖注射液等。
日常要規律作息,避免突然起身或長時間站立,防止因血壓變化導致頭暈摔倒。飲食避免過飽,適當增加鹽分攝入。定期體檢,及時發現和處理潛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