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卒中後偏癱常見特殊表現有肢體運動障礙、感覺障礙、肌張力異常、平衡與協調功能障礙、認知與心理障礙等。
1. 肢體運動障礙:患側肢體出現無力、活動受限,從簡單的抬手、伸腿動作到複雜的精細動作如持筷、系紐扣等都難以完成,嚴重時完全無法自主運動,肌肉逐漸萎縮,影響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2. 感覺障礙:患側肢體可出現感覺減退,對冷熱、疼痛等刺激反應遲鈍,甚至出現感覺異常,如麻木、刺痛、蟻走感等,給患者帶來不適,影響其對周圍環境的感知和判斷。
3. 肌張力異常:早期多表現為肌張力降低,肢體鬆弛無力;隨著病情發展,部分患者會出現肌張力增高,表現為肌肉僵硬,關節活動時阻力增大,呈折刀樣或鉛管樣強直,影響關節活動範圍。
4. 平衡與協調功能障礙:患者站立和行走時身體平衡能力下降,容易摔倒,行走時患側肢體擺動不協調,步幅不均,難以完成如單腳站立、閉目站立等平衡動作,嚴重影響患者的活動能力和安全性。
5. 認知與心理障礙:部分患者會出現認知功能受損,如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維遲緩等,同時常伴有心理問題,如焦慮、抑鬱、情緒不穩定等,對康復治療的積極性和效果產生負面影響。
腦卒中後偏癱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積極配合康復訓練,保持規律作息和健康飲食。家屬需給予患者足夠的關心和支持,鼓勵其堅持康復。定期到醫院復查,根據恢復情況調整治療方案,以促進身體功能的恢復,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