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的檢查方法主要有血液檢查、尿液檢查、關節液檢查、影像學檢查等。
1. 血液檢查:
血尿酸測定:是診斷痛風的重要依據之一,男性血尿酸值超過 420μmol/L,女性超過 360μmol/L 可考慮高尿酸血症。
血常規:可瞭解有無感染等情況,部分患者急性發作期可出現白細胞升高。
血沈和C-反應蛋白:活動期痛風患者血沈和C-反應蛋白可升高,有助於判斷炎症活動程度。
2. 尿液檢查:
尿尿酸測定:有助於判斷尿酸排泄情況,尿酸排泄減少多見於原發性痛風,尿酸排泄增多多見於繼發性痛風。
尿常規:可發現尿液中是否有紅細胞、白細胞、蛋白尿等,有助於排除其他泌尿系統疾病。
3. 關節液檢查:
在關節腫脹、疼痛明顯時,可進行關節穿刺抽取關節液進行檢查。關節液中可發現尿酸鹽結晶,是診斷痛風的金標準。
4. 影像學檢查:
CT:可清晰顯示關節內的尿酸鹽結晶,對於早期診斷痛風具有重要價值。
超聲:可發現關節內的尿酸鹽沈積、滑膜增厚等改變,有助於診斷痛風。
X線檢查:急性發作期一般無明顯異常,慢性期可出現關節間隙變窄、骨質破壞等改變。
在進行痛風檢查時,應注意選擇合適的檢查方法,並結合患者的臨床表現和病史進行綜合分析。同時,應遵醫囑定期復查,以便及時瞭解病情變化,調整治療方案。患者在檢查前應避免劇烈運動、飲酒等可能影響檢查結果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