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裂是否能自愈以及與痔瘡的區別是肛腸疾病領域中常見的問題。肛裂一般難以自愈,而痔瘡有自愈的可能等。
一、肛裂:
是齒狀線以下肛管皮膚層裂傷後形成的小潰瘍,通常由便秘、腹瀉、肛管狹窄等因素引起。其主要表現為排便時疼痛劇烈,呈刀割樣或燒灼樣,便後疼痛可持續數小時,常伴有便血,多為鮮紅色,點滴狀,量較少。在肛門外觀上,可看到肛管皮膚有裂口,邊緣整齊,底部較硬,有時可觸及哨兵痔等。
2.痔瘡:
是由於肛管或直腸下端靜脈叢充血或瘀血並腫大導致的。常見症狀有便血,顏色鮮紅,常為點滴狀,有時呈噴射狀,多在排便後出現;肛門部可有腫物脫出,初期可自行回納,後期則需用手推回甚至不能回納;還可能有肛門墜脹、疼痛等感覺,在發生嵌頓時疼痛劇烈。從外觀上看,痔瘡的痔核表面可為黏膜覆蓋,呈暗紅色或紫紅色,質地柔軟。
注意事項:肛裂患者應保持大便通暢,避免便秘,可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同時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避免久蹲。痔瘡患者要注意休息,避免久坐、久站,可進行適當的運動,如散步、提肛運動等,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如果症狀嚴重,應及時就醫,遵醫囑進行治療,不可自行用藥或忽視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