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圍肺動脈狹窄的臨床表現主要包括以下呼吸困難、胸痛、心悸、乏力、發紺等。
1. 呼吸困難:是最常見的表現,患者在活動後或體力勞動時會出現氣短、呼吸急促的症狀,嚴重時可能會出現端坐呼吸或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
2. 胸痛:部分患者可能會出現胸痛,疼痛性質多樣,可為壓榨性、刺痛或隱痛,常與活動或情緒激動有關,休息後可緩解。
3. 心悸:患者可自覺心跳加快、心慌,尤其在安靜狀態下或夜間更為明顯,有時會伴有心律失常。
4. 乏力:由於心臟泵血功能受到影響,患者常感到全身乏力、疲倦,活動耐力下降,容易出現疲勞感。
5. 發紺:嚴重的周圍肺動脈狹窄可導致血液中氧氣含量降低,引起皮膚、口唇等部位發紺,尤其是在末梢部位更為明顯。
還可能出現生長髮育遲緩、反復呼吸道感染等情況。對於兒童患者,由於生長髮育需要大量的氧氣供應,周圍肺動脈狹窄會影響心臟的泵血功能,導致生長髮育遲緩,身高、體重等指標低於同齡人。同時,狹窄的肺動脈容易導致肺部淤血,增加呼吸道感染的風險,患者可能會反復出現咳嗽、咳痰等症狀。
注意事項:患者應定期前往醫院進行心臟超聲等相關檢查,以評估肺動脈狹窄的程度和心臟功能的變化。根據病情遵醫囑進行治療,如藥物治療、介入治療或手術治療等,以改善心臟功能和緩解症狀。同時,要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和劇烈運動,保持情緒穩定,預防呼吸道感染等併發症的發生。
周圍肺動脈狹窄的臨床表現多樣,患者應及時就醫,明確診斷,並積極配合治療,以提高生活質量和預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