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頸骨折的臨床表現主要包括以下疼痛、腫脹、功能障礙、畸形、患肢縮短等。
1. 疼痛:是股骨頸骨折最常見的症狀,骨折後局部會出現劇烈疼痛,活動時疼痛加劇,尤其是在患肢負重或移動時。患者常因疼痛而不敢活動患肢,處於強迫體位。
2. 腫脹:骨折後局部軟組織會出現充血、水腫,導致患肢出現腫脹,一般在傷後數小時開始出現,逐漸加重。但如果骨折端出血較少,腫脹可能不明顯。
3. 功能障礙:股骨頸骨折後,患肢的活動功能會受到明顯影響,患者不能正常行走、站立或進行患肢的屈伸等動作,患肢的活動範圍明顯減小。
4. 畸形:部分股骨頸骨折患者會出現患肢的畸形,如患肢外旋、縮短等。外旋畸形一般在 45° - 60°之間,這是由於骨折後股骨頭失去了髖臼的支撐,在重力作用下發生旋轉所致。
5. 患肢縮短:股骨頸骨折後,由於骨折端的移位,患肢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縮短。患肢縮短的程度與骨折的類型、移位情況等有關。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出現上述症狀,應及時就醫,進行詳細的檢查和診斷,以明確是否為股骨頸骨折。醫生通常會結合患者的病史、臨床表現以及影像學檢查如 X 線、CT 等來確診骨折的類型和程度,並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治療方法包括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具體選擇哪種治療方法需要根據患者的年齡、骨折類型、身體狀況等因素綜合考慮。在治療過程中,患者需要嚴格遵守醫囑,配合醫生進行康復訓練,以促進骨折的愈合和患肢功能的恢復。同時,患者還需要注意休息,避免患肢負重,防止骨折移位或再次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