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腸梗阻是指由於神經反射或毒素刺激等原因引起的腸壁肌肉運動功能紊亂,導致腸道內容物不能正常通過,而無腸道器質性梗阻的一種臨床綜合徵。
在臨床上,功能性腸梗阻較為常見,其發病機制較為複雜。可能與腸道神經調節功能失調、腸道平滑肌收縮功能障礙、腸道內分泌及免疫功能異常等因素有關。患者常表現為腹痛、腹脹、嘔吐、停止排氣排便等症狀。腹痛多為間歇性發作,腹脹逐漸加重,嘔吐多為胃內容物,嚴重時可吐出膽汁。停止排氣排便也是其重要表現之一,但在一些早期或不完全性腸梗阻患者中,可能仍有少量氣體或糞便排出。
功能性腸梗阻與機械性腸梗阻在臨床表現上有相似之處,但通過詳細的病史詢問、體格檢查、影像學檢查等,一般可以進行鑒別。功能性腸梗阻通常經過保守治療,如禁食、胃腸減壓、糾正水電解質紊亂、應用促進胃腸蠕動的藥物等,症狀可逐漸緩解。而機械性腸梗阻往往需要及時手術治療,以解除梗阻病因。對於疑似腸梗阻的患者,應及時就醫,明確診斷,以便採取針對性的治療措施。